讲座:当代大学生将如何面对未来的工作(一)

发布人:孙佳镇时间:2007-05-06 14:33:16点击量:7326

前言:425下午230,学生处特请长期从事外贸和职业经理人工作的沈时良老师来我院为全日制大专班学生做当代大学生将如何面对未来的工作?的讲座。
     
在历时二个半小时的讲座中,老师从大学生如何为自己定位?”“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工作及如何做好工作?”“培养自己的性格与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的阐述,会场气氛活跃而热烈,讲座的内容详细而实用,是一个久经职场的“老将”对将要走上职场的“新人”的叮咛;

讲座之后,老师还不辞辛劳的把讲座的内容整理成文字稿件,经老师同意,电大网站全文转载本次讲座;

 

 

                 当代大学生将如何面对未来的工作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很高兴有此机会,与大家交流一下应届学生如何充分准备,如何面对社会、面向工作,踏入职业场所这一话题。我本人身在职场,有过从公家企业到政府机关,再到事业单位、私营企业等不同地方工作的小小经历,说不上经验,但我有不少教训和体会,我很愿意将这些教训和体会说出来,抛砖引玉,与在座各位同学老师交流。今天,我想主要谈两个问题,第一是大学应届毕业自身的定位问题;第二是个人性格的锤炼问题。在座各位同学,学的是商务英语和财会两个专业,我接下来的演讲,所提的重点和所举的例子,也将尽可能围绕同学们今后极有可能所从事的两个职业方向:对外经贸工作和企事业机构的财务工作。

一、自身定位

在座各位同学,很快将踏入社会参加工作,不管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种,从当今的这个私有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看来,一点似乎是可以肯定的:除非大家一毕业就去自主创业自做老板(这种可能性暂时比较小),大部分情况下,大家将去一个组织机构(如一家私营的公司)上班做事。现在找份理想的工作不容易,社会上对考公务员非常热门,因为那边的工作和待遇比较稳定,但是我个人对热衷于考公务员这种做法持反对意见,我持反对意见的原因,一是竞争太激烈了,很多岗位的考录比例是几百比一,完全是个小概率事件,如果一味钻在此处,最后很可能弄得如范进中举那样,可能很不值得;二是这个社会已经是非常的多元化,除了公务员这一独木桥之外,其实现实中有大量的岗位等待着有人去做,很多人感觉到现在工作难找,好像是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其实按我个人理解,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严重的误解,乃至是完全错误的认识。问题的关键,是能够做好事情的人、合格出色的人才太少,很多企业,需要招收的只是实用性的人才,可惜的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学以致用的、具有一技小长的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还没有被这个社会所重视。不过,对在座各位同学来说,现在还是来得及的。早一点知道社会上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自己相应针对性地作一些准备,在将来的职业场所,就会争得更多的主动,也就可能会争得较好的个人业绩和成就。

私有化进程加快后,这个社会更加需要大量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所以,同学们今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或许应该记牢的两个字是“做事”。我们将要做很多踏实的、无穷的、细致的也可能是看似枯燥的大量的事。你到一个工作岗位后,如果刚开始事情不多,要么可能是你的上司不善于安排工作,要么是你的能力尚不能胜任独立地做好事情,你还要学习并耐心地等待很多要做的事。

在座各位同学,因所学专业是商务英语或财会,所以就业的大方向也是对外经贸工作和财务工作。对这两大类工作,我个人理解,今后“做事”,可能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

1、正确明白“难”与“繁”的关系。世界上要做的事,很多是很难的,比如让你去拿个全国的围棋冠军,让你写出如我们海宁王国维大师《人间词话》这样的不朽著作,让你首创一套全新的数学理论等,这种工作,确是需要极高的智商方才有可能去做、去从事,这种事,叫“难”。但是,我们以后要做的事,却全与这类事没有丝毫的关系。我们将做的事,全是不“难”的,但极有可能是很“繁”的。做国际经贸的,可能是要你去一一确认一个样品或一张订单的28个细节并一一落实,做财务工作的,可能是要你去录入无穷无尽的凭证数据或与仓库对清大量的“账、册、物”的数字。繁,但是不难,将是我们做事的本质。学校考试,考个99分,很是恭喜了。但“做事”就不一样的,不能99分的,99分很可能就是0分的。比如让你开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很多的明细项,只要你一个地方开错了,这张发票就得作废。你不能说“我100个细节中99个做对了,就是蛮好的了”,不,不行的。一张发票因一个小地方不对需要作废重开,这个“作废”,就是0分,你的99分,也就因此化为乌有。所以,如果稍作小结,便是:世上有“难”事,只是不会轮到我们。我们轮到的是做“繁”事。所以,我们可能不需要很聪明的脑袋、很高级的智商,但我们却绝对需要的稳当当的工夫、做繁事的细活。要做好繁琐事,我认为,没有任何的毫言壮语可说,唯一值得一说的,就是养成“列出清单”的工作习惯,不要轻易相信自己脑力的记忆,一定要书面列成细致的清单,只有这样做,你才可能有条不紊,你做事才会区分轻重缓急,也只有这样,你的上司才会觉得你这人做事“有头脑”。所以:我做的事全是不难的→→可惜是相当繁琐的→→请列出详细的清单,这个框图,烦请你们记住,好吗?(原是一个流程框图,我做成一个幻灯图片,故有此说------阿瑟注)


2、细节决定成败

明白了上面所说的“繁”与“难”的关系后,我的理解,以后大家踏入职场后,一定要十分地关注“细节”这两个字,这个定位相当的要紧。可以说,关注细节,做事细心,将是我们成长的阶梯,很大程度上也将是我们个人成功的全部。我们华夏民族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但有一个遗传上的弱点,就是不太讲究做事的细节。几千年来我们的自然科学不够发达,与西方有较大的差距,很大程度上与我们民族性格中重“总体把握”、轻“实证分析”有关。重“总体把握”、轻“实证分析”的实质,就是对事物细节的不够重视。这种民族遗传基因,现在仍可以在人群中普遍地看到。科学研究是这样,与大家密切相关的日常工作也是一样。凡是把工作做得“先是合格、再是出色”的人,无不是万分地关注细节的。从逻辑学上讲,其实所有繁琐的事情(工作)全是由一个一个微小的细节所组成的,不去一个一个地处理细节问题,当然是做不好工作的。至少是很难达到合格的,更谈不上“出色”了。“台塑大王”王永庆先生,大家可能也是知道,他当年是在一米店里站柜台卖米的。后来他事业大为成功,成为世界闻名的“塑料大王”,别人为他写的传记,往往把他说得神乎其神,如同中国的史官写明代的朱元璋一样,说是王永庆降身的时候,宅子里和祖坟上各冒出了一股青烟什么的,还说王永庆出生后,一个道士一摸他身上的骨头,说这人将来“不得了、不得了”。其实这些当然是假的。我看到一个材料,或许比较真实一些。说的是有一个台湾记者采访事业大成后的王永庆先生:王先生你当年在米铺站柜台时,那个时候你脑子里想些什么?一般认为,王永庆很可能会说出一些大话,如“我一边在称米,一边就在想如何打开拉美市场”。不,王永庆对记者的回答很是一般,但绝对令人深思:我什么也不想,我只想着要把柜台站好。他就是一个脚踏实地做细事的人,即使后来发了大财还是一样。他当年卖米,给人家送货上门,扛到楼上,总是先把人家米缸里尚存的米捧出,再把新米放入缸中,再问东家是不是要把这少许的“陈米”放在新米之上,还是仍旧放在这个小斗里。就是这种做事极讲究细节的真工夫,使他在卖米这一行里胜人一筹,掘得第一桶金。这种极度关注细节,把细事做绝的工夫,就是我们要永远学习的。反之,做事大大咧咧,马马哈哈,只会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用脑去关注每一件事(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这样的毕业生,这个社会不欢迎。

3、工作中学习,实践里强化。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入工作岗位后,真好合适地派上用场的情况是很少的,也就是说,不管是国际经贸类的工作,还是财务工作,工作上要派用场的东西,大学里正好一模一样学过,正好可以拿来套用的情况,可以说基本没有。工作中所碰到问题,至少是很大部分,书本上是没有的,或是书本上说的与实际所碰到的,是不一样的。这固然存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有“闭门造车”之嫌疑,但是我认为,大学教育的本质,是教了你一个方法,是教了你一个如何自学的套路,正如是学会了一个如何翻字典的方法。所以,进入职场,“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之类的流行之语,如果仔细一想,是言过其实的。就我个人来说,我85年上的大学,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学这种东西,现在看来,是要讨饭的。我没有读过国际贸易专业或商务英语专业,但我从事的却是国际贸易专业,而且我自信我做这一行,决不比人家“科班出身”的人做得差。我说英语与说汉语一样方便,均是靠长年坚持苦练而成的,坚持自学,加上方法得当,就能首先达到“合格”,在合格的基础上再努力使自己出色,就这么简单。我认为,人家行,我同样也行,这一点自信相当要紧。所以,大学几年大学读下来,学过的东西,一方面没有多少容量,另一方面所学的东西也不一定能在工作中派上用场,这是事实,但这没有关系,我们要换一种思路来理解:这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我建议同学们进入工作后,一定不能停止了学习。一定要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学习,在实践里不断强化自己。当然,我说的“再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有针对性地向书本学习,另一个是向社会这本“大书”学习。在向社会这本“大书”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是,要学习一些人情世故、人际交往方面的必备技能。有了上面所说的努力,我相信,社会上“好的人才到底在哪里?”、“财会专业毕业的学生怎么只会做做记帐凭证呀?”一类的话就会少很多,大家个人成功的可能性必是越来越大。

二、锤炼你的性格

......

 

(未完,待续)

教学支持与服务
招生处
咨询相关招生学校、入学专业等任何有入学有关问题。
招生热线:0573-87228270
教务处
咨询入学以后任何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
咨询电话:0573-87088200
社区教育处
咨询任何关于培训方面的一些问题。
咨询电话:0573-87088222
信息技术处
咨询任何关于网上学习、课件点播等方面的问题。
咨询电话:0573-87088228
常见问题
电大招生相关热点问题解答?
常用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