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刻不容缓
守护无处不在
疫情牵动人心之余
却也让我们更加坚信
春天的步伐
不会因为一场暴风雪的降临而被停滞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我们都深知,即便部分城市只维持着基本运转,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艰苦付出换来的,是他们毫不懈怠、坚守岗位换来的,是他们无怨无悔加班,夜以继日奋战换来的。看看我们电大海宁学院的学生们是如何共同携手战“疫”,温暖守护家园的:
有一种责任与担当 叫疫情面前我在岗
谢卫锋是电大海宁学院国开19秋园艺本科学员,是桐乡综合行政执法局屠甸中队队员。他第一次来学校报到时就给了大家非常深刻的印象:高大强壮,一身正气。
“我失联了,大家加油!”这是谢卫锋在大年初二发在他所在中队工作群的一条信息。
他要去哪儿,去做什么?得知临时隔离点急需人员进行管理,当天值班的谢卫锋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说:“面对疫情,我们不能退!”简单和家里交待了几句,与两个儿子视频通话结束后,谢卫锋就开始了他的“失联春节”。妻子也十分赞同谢卫锋的决定,“你放心工作,注意安全,家里有我。”
当天晚上,屠甸镇发现3名人员与嘉兴一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曾同坐一辆交公交车,谢卫锋接到命令后即刻将这3名人员送往桐乡进行隔离。他快速套上防护服,没有丝毫犹豫,还是那句话“面对疫情,我们不能退”。从他坚定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以最快地速度将这3名人员送到了隔离点,回来时已是晚上八点半。脱下防护服,自行消毒,换上让他引以为荣的蓝色制服,他又默默地坚守在屠甸镇的隔离点上继续工作。大年初六是谢卫锋两岁儿子的生日,孩子在电话里焦急地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呀,说好的一起吹蜡烛。”他这一次只能食言了。
这个春节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春节,但正是因为有像谢卫锋这样不惧危险冲在防疫第一线的人,让这个“难忘”的春节有了不一样的温度,他们的“疫”不容辞抒写的是一份责任与担当。
左二 谢卫锋
疫情面前,勇往直前
东北财经大学海宁学习中心18春人力资源管理学生陆瑜,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身为公司人事管理,仅有半年多党龄的她,挺身而出。大年初一,她放弃在家陪伴家人的机会,冒着冰冷的冬雨,独自驱车来到40多公里的尖山工厂,打开电脑,查询湖北籍员工的所有信息,一个接一个地电话慰问:“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疫情之下,请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同时给本地的员工送去最暖心最美好的新年祝愿,并一再向他们强调尽量宅家。她白天在工厂和家里来回跑,为工厂采办口罩、体温计、消毒药水等物资,每天向政府和公司上级部门报送相关数据和信息,向公司员工传达工厂最新消息,宣传防疫知识;晚上在家,与电脑为伴到深夜,时刻关注微信群的信息,同时准备相关表格资料。在得知公司安排人员抗击疫情值班时,她第一时间报名,领导有顾虑,她就果断回了句“疫情防控,必须在前,小陆能行”。就这样,她一丝不苟地做好信息登记、测量体温、对返乡返岗人员的劝返等工作,全面安排人员对厂区和宿舍进行消毒……尖山新区和卡森集团总部到厂检查时对她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她却说:“我只是在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和日夜奋战的民警、医护人员比起来,我做的还远远不够。”
危难时刻,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党员身影无处不在。像陆瑜这样,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怀着勇敢、坚毅、无畏的信心和决心,严阵以待地坚守在岗位的党员同志,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敬佩。


同心抗“疫”,全家上阵
电大海宁学院国开18春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董鑫威,是海宁市康华医院护士,丁桥村第四支部的年轻党员。在丁桥镇丁桥村志愿服务站,有一道最美丽的风景----董鑫威带着父母,一家三口齐上阵,共同参与防控疫情宣传、流动人口登记、卡点来往车辆登记,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您好,请出示一下证件!”“您好,您的体温是36. 5度,体温正常,请在我们的表格上登记一下姓名和住址。”这样的话语,在做志愿者的这些天董鑫威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在他的动员鼓励下,他的父母也积极报名参加了志愿者活动,为保障全村人的出行安全出一份力。一家三口各司其职,体温测量、人员和车辆登记、防控知识宣传等程序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我是一名党员,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我应该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舍小家才能为大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董鑫威坚定地说道。
白衣天使们用血肉之躯为人民铸就着生命安全的防线,被誉为“最美逆行者”, 令人敬佩;有的人默默坚守,始终坚持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筑起防控安全屏障,以实际行动给党旗增辉添彩,同样也值得我们敬佩。为他们点赞!


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这场战“疫”
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温暖和力量
守得春暖见花开
疫情过后万木春
电大与您共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