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小家话今昔(09秋行政 钱伟)

发布人:沈明娴时间:2010-05-23 09:47:57点击量:4228

幸福小家话今昔

今年是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1年,这些年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就来说说我家“住”的变化吧!

小时候,我们一家、我舅舅一家和我小姨都住在中医院旁边我外公外婆家,位于一条三四百米长的名叫石路街的街上,房子都是面对面的两层木砖结构排屋,一般是十户人家一排,街道是清一色的青石板,房子里面没有墙,都是用木板隔成几个小房间,外公家有三间房子在那些房子中还算大的,但我们这十几口人的大家庭住在一起,还是非常拥挤的。

那时我们一家六口人住在一间房里,严格说是“挤”在一间房里。房里只有两张床,大家都是拼床睡,我哥哥的“床”其实只是一块木板,每当晚上睡觉时,爸爸才搭起来,而且板子的一半伸进了桌子下面,这时候,人是不能在房间走动的,因为都挤满了。虽然住的地方很小,但院里有个十几平方米的天井,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天井里外公外婆种了葡萄树、石榴树,还有其他花花草草;天井里还有一块洗衣用的大石板和两个大水缸,舅舅在一个水缸里养了许多金鱼和乌龟,可爱极了,那时没有通自来水,另一个水缸是专门用来接雨水或盛井水的,外婆在缸里放一点明矾,用竹棒搅一搅, 等水清了就用它烧饭菜和饮用,这就是我们一家人的饮用水了。至于洗衣服、洗碗要拿到一里以外的河边去洗,家家户户都那样,那时的人都很淳朴,最大的特点是不用锁门,,最多出门用叫“啄木鸟”的勾子,把门带上就成了。

1976年,我们第一次搬家,是我爸爸单位分的,位于现在的衍芬书院,那里一共住了8户人家,把书院隔成一小间一小间的,搬到那里我们家宽敞了许多,最大的改变就是我们再也不用拼床睡了,每人拥有自己的一张床了。记得搬进新家我和弟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各自的床上又蹦又跳,喜悦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新家共有三个房间和一个吃饭间,还用上了自来水,每天要烧的煤球炉变成了蜂窝煤,不用天天生炉子弄的烟雾腾腾了;天井还是有的,但没有了花草,几家人只是一起在夏天纳纳凉、在冬天晒晒太阳了。

1983年,我们又搬家了。这次搬到了硖西街,虽然和以前外婆家的房子差不多,但我们有两个门面楼上楼下的房子,六十多平方米,姐姐出嫁了,所以我们几个孩子每人有了自己的房间,不过那时没有卫生设施,洗澡、盥洗还是很不方便,幸好我们都工作了,在单位可以洗澡.。在这个家里我们买了第一台电视机,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过了几年又买了冰箱,烧饭有了电饭煲,还用上了煤气灶,再也不用闻呛人的煤烟味了,生活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

1995年,我们又搬到了城西民政局宿舍区,那是三房一厅一卫的房子,哥哥、姐姐都已成家,住上了单位的福利分房。七十多平米的房子只有我和父母住一起,洗澡用上了太阳能,电视机变成了21寸彩电,洗衣服用上了洗衣机,还安装了空调、电话,生活品质有了很大提升。

结婚成家后的1998年,我和老公买了自己的房子,住进了市重点示范生活小区里。这里有齐全的配套设施和规范的物业管理,超市、医院、菜场、幼儿园、游泳池样样不少,生活方便、交通便利。我的房子有一百多平方米,三室两厅两卫,用的是管道煤气;买了电脑,用上了宽带,看上了两台二十九寸进口画中画彩电,空调也是每个房间一台。躺在柔软的席梦丝床上,想到小时候哥哥的 “木板床”,想到大家的“拼床”,感觉真是天壤之别呀。现在,我的哥哥姐姐弟弟也早已买了新房子,搬进了更大更好的居民小区,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正蒸蒸日上、越来越好!

60年、30年,弹指一挥间。回想从小到大的几次搬家, 相信很多人和我有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感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昌盛,我们每一个小家会更加富裕安康!

 

 

                                                        09秋行政 钱伟

                                            

                                                              2010年5月

教学支持与服务
招生处
咨询相关招生学校、入学专业等任何有入学有关问题。
招生热线:0573-87228270
教务处
咨询入学以后任何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
咨询电话:0573-87088200
社区教育处
咨询任何关于培训方面的一些问题。
咨询电话:0573-87088222
信息技术处
咨询任何关于网上学习、课件点播等方面的问题。
咨询电话:0573-87088228
常见问题
电大招生相关热点问题解答?
常用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