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方言语音特点概述

发布人:孙佳镇时间:2008-05-09 15:12:46点击量:10560

海宁方言语音特点概述

姜林长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  浙江海宁314400

 

  要:海宁方言以硖石话为代表,属吴语语系。至今保留着古代汉语语音的基本风貌。其主要特征是:声母方面,一是辅音声母大多清浊相对,而且零声母也清浊相对。二是没有卷舌音。韵母方面,有大量的入声韵;圆唇音只有O一个,无ü打头的韵母;无前鼻韵an,无后鼻韵ingeng,后鼻韵母ang分“前”“后”,能清楚地区分。“张”、“章”二字的读音。声调方面为平、上、去、入四声;除了平声外,上、去、入都有清浊相对,如果细分的话,则有七种不同的声调:平,上、浊上,去、浊去,入、浊入。

关键词:方言  海宁话  语音特点

 

个人简介:姜林长(1951-  ),男,浙江海宁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讲师。

 


海宁方言属吴方言,历史上是以盐官方言为代表,但随着县治迁入硖石后,渐以硖石方言为代表;这就如吴方言本以苏州话为代表,随着上海的崛起,今之吴方言便以上海话为代表了。

普通话语音系统是一个声韵调系统。尽管吴方言是一种古老的语言但也未超出声韵调系统的框架。对方言的研究,实际上就是以之和现代汉语作对比,分析其不同。

由于江南历史上少战乱,远离中原这个民族大融合的中心,语言的变化要比北方方言小得多,故至今尚保存着古代汉语语音的基本风貌。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的主要特点:一是声母多分清浊(包括零声母),bfdgs等清辅音都有对应的浊音,而普通话中则仅有mnlr四个浊辅音,如果算上不作声母的后鼻音ng,也只有五个浊音。二是韵母有入声韵,如一至十的数字中,就有“一”、“六”、“七”、“八”、“十”五个入声字。所谓入声,就是元音发得短促有力,一出声就喉头阻断气息,像是音被吞回去了,故名“入声”,类似于英语中的短元音。声调主要有平、上、去、入四声,没有阳平(二声)。北方方言的声调后来经历了“入派三声”(入声字都分派到平、上、去三声中),“平分阴阳”(分为阴平、阳平),“浊上变去”这些变化后,演变成了今天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而海宁方言仍保留了古代的这些语音现象。

 

一、海宁方言语音的声母特点

1、声母大多清浊成对

1)辅音声母大多清浊对应

如下列表中所列的清辅音声母大多有浊辅音与之相对。(表中各例字均用海宁话读出,下文均同)

 

b

p

f

d

t

g

k

h

j

q

x

z

c

s

 

 

 

 

 

2)零声母也清浊成对

a:挨、捱;  入声a:压、狭;

o:瓦、下;  入声o:屋、岳;

e:呕、耦;  入声e:褐、合;

i:伊、雨;  入声i:一、叶。

上列各组字一清一浊,均无辅音作声母,即今之所谓“零声母”。零声母有清浊之分,实为元音的浊化,即发音时加强气流和声带的震动所致。

2、没有卷舌音

海宁话中没有卷舌音,即没有卷舌辅音zhchshr,和卷舌元音er(普通话“二”)。“知”“资”不分,“叱”“刺”不分,“是”“四”不分,都读成平舌音。r作声母的字读作n声母,或浊音s作声母,或浊化了的零声母:

“让”读作“娘”,“锐”读作“随sě-”,“荣”读作“雄yǒng”(各组首字为普通话读音带点字母为浊声,ě-即上声的“前e” ê。下同。)

 

二、海宁方言语音的韵母特点

1、有入声韵母

海宁话有入声韵母,但只限于单元音aoei,如:伯、剥、钵、壁。单元音uü没有入声韵。所有的复韵母也都没有入声韵。其原因与入声音的发声原理有关。

2、无ü字母打头的韵,元音u不圆唇

海宁话的圆唇音只有“o”一个,没有ü字打头的韵母,即没有撮口呼(iong除外)。这也是海宁(硖石)话与盐官话的一大区别。乡人形象地称硖石话为“扁嘴吧”,而把盐官话称之为“尖嘴吧”。不管是ü字打头的撮口呼,还是u字打头的合口呼的,要么读成展唇的:

“转”读成“展zè-”,“撞”读成“上sǎng”,“船”读成“才sě-”。(各组首字为盐官话读音,韵头均为圆唇音。)

也正因为发u字不圆唇,把它读成了展唇的u,所以,“鹅”、“饿”、“河”、“何”等展唇音在海宁话中都读如“吴”(ǔ不圆唇)。

要么读成o作韵母的音,如入声的:菊jo(元音带点表示是入声音)、竹zo、掘jo(浊声)等;如非入声的:错cǒ、花hō等。

3、无前鼻韵母“an

1凡韵母an都读作ai或ê(即“前e)

an读作ai。如:

“般”读作bāi,“攀”读作pāi;蛮、贩、单、滩、难、兰、尴、刊、赞、掺、三。——韵母都为ai

an有读作ê的。如:

搬、判、满、坛、男、婪、干、看、簪、参等(其中fds作声母时无此类读音)。——韵母为ê。为方便给ê标声调,我们把ê写作e-,便可在e上标声调了。如:bē-、半bě-、拌bè-(浊声)

2)凡韵母ian都读作ie

“煎”读作jīe,“千”读作qīe,“先”读作xīe

4、无后鼻韵ingeng

1)海宁话中没有后鼻韵ing

凡发ing的音都合并于前鼻韵in

英——因    明——民    青——亲    兵——斌    精——金

上列每组中前字均为普通话中的后鼻韵,后字为前鼻韵,但在海宁话中是同音的。

2)海宁话中没有后鼻韵eng

凡发eng的音要么变为前鼻韵,读作en。要么仍保留后鼻韵,合并于ong或“前ang”中(下文有说明);如:

能、升、腾、登——韵母读成前鼻韵en

风、蓬、蒙、冯——韵母读成ong  

羹、朋、碰、绷——韵母读成“前ang”(与普通话比,a音靠前)

由于没有后鼻韵母eng,所以,海宁人往往读不准普通话中的“风”与“分”,“翁”与“温”,“省”与“神”,韵母都易读成了前鼻韵en

5ang分前后

海宁话中的韵母ang可分出两个不同的音来,一个与普通话同(从音素这个角度讲,ang中的a受后鼻音的影响,已是“后a”);另一个发a时略往前发成“央a”,且略后收嘴角。如:

章——张。

海宁话中,章和张是两个不同的发音,对姓章和姓张不必解释,一听就明白。“章”发音同普通话,“张”a音靠前,发音如æ嘴角略后张。上述提及的“羹、朋、碰、绷”都属这一韵——拟称之为“前ang”。再如:

昌——伥  常——场  障——胀  滂——乓  棒——蚌  行——夯。

上列每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前者为“后ang”韵,即普通话的ang韵,后者为“前ang”韵。但在普通话中它们读音相同。

 

三、海宁方言语音的声调特点

1、平、上、去、入四声,无阳平

海宁话的四声以i为例:

衣(平)  意(上)  伊(去)  一(入)

除了aoei这四个音,因有入声声调而有完整的四声,其他所有的音都因无对应的入声声调而只有三个声调,即平、上、去:

              

海宁语音中保持了古代中原语音中的平、上、去、入四声,尚未“平分阴阳”。但这是只总体而言,在具体的语流中,受前后音的影响,也会产生音变,出现象阳平的读音,但这不是普遍现象,日后当另章论述。

凡普通话中有阳平(二声),在海宁宁方言中都读成了上声(三声):

花、店、早、朝、常、范、盗、边、子、兄、床前

这些二声字的声调都读成了音往下走的三声调,即上声(尽管这些字如单独读时听起来有点如二声)。

2、上声分清浊

海宁话中的上声分为清、浊两类:

意——移  半——陪  迸——甏  酱——强  碎——随  胖——旁

3、去声分清浊

同样,海宁话中的去声,也分清浊:

伊——雨  挡——荡  饼——并  奖——匠  讼——重  磅——棒

4、入声分清浊

伯——白  剥——薄  福——伏  阿——狭  甲——爵  杀——闸

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讲,清浊问题不属声调,但毕竟同一声调中由于清浊的不同而致音高有所不同,如果我们把上、去、入再各分成阴阳两类,则有下列七类读音。以i为例:

衣(平) 意(上)移(浊上)  伊(去)雨(浊去)  一(入)叶(浊入)

又如ji:鸡、锯、齐、挤、拒、吉、集,也是七类读音。

如果该音没有入声,则声调只有五类:

平声:斤     上声:进(清)琴(浊)   去声:紧(清)近(浊)。

如果没有入声又不分清浊,则只有平、上、去三类读音了:

平声:吹    上声:刺    去声:此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吴方言比北方方言发音时开口度小,声调的调值幅度也相应变小,相同读音的字,其声调调值要比北方方言略低,音的时值也略短。所以,虽说大家都是平、上、去声,但实际读音仍有微细的不同。

如果我们简单地设定统一的符号:浊声,声母下加点,入声,韵母主要元音下加点(既是浊声,又是入声,用下加线再加点表示,如“狭”:a),为方便给(前e)标音,用e-取代ê;那么就可以借用汉语拼音大致地来描写海宁话的读音了。

斤(jīn 进(jǐn)琴(jǐn)紧(jìn)近(jìn  一(yi 叶(yi

zo nè xīn cēn kuǎ losī niē              fa sě-        wǎi sì sǐ yǐ

祝你     乐,鼠 年(音变成平声)发财(上声),万 意。

 

以上是海宁方言语音方面的一些主要特点。此外,尚有许多细小的特点。如:海宁话把普通话中的上声往往读成去声:品、险、网、碗、土、少、起等。而把普通话中的去声往往读成上声:绍、去、片、票、傍、柄、送等。

总之,如果要准确系统地描写海宁话,则还有许多方面尚需作深入细致的研究。了解家乡的语言特点,知道了它与普通话的差异,则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掌握普通话,读准普通话。

 

00八年二月十日  

 

 

 

 

参考书目:

《音韵学》 陈振寰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10

《音韵学教程》(第三版) 唐作藩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8

《普通话语音史话》 唐作藩  语文出版社 20007

《中原音韵》 .周德清 古籍出版社 19886

《汉语方言概要》 袁家骅 语文出版社 20011

《明清吴语和现代方言研究》 石汝杰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12

 

 

 

 

教学支持与服务
招生处
咨询相关招生学校、入学专业等任何有入学有关问题。
招生热线:0573-87228270
教务处
咨询入学以后任何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
咨询电话:0573-87088200
社区教育处
咨询任何关于培训方面的一些问题。
咨询电话:0573-87088222
信息技术处
咨询任何关于网上学习、课件点播等方面的问题。
咨询电话:0573-87088228
常见问题
电大招生相关热点问题解答?
常用网站链接